击落多架阵风的歼-10C,只能以这种姿态亮相阅兵?真相令人振奋近期,歼-10CE在印巴空战中表现出色,取得了“一举击落多架战机,自己无一损失”的优异成绩。很多人期待这款“争气机”能在9.3阅兵被重点关照。但是本次阅兵,歼-10仅以歼-10S(双座)以及歼-10CY(表演机)两种形式亮相,在天空中划出绚丽的彩烟,似乎预示着属于歼-10的时代正在悄然谢幕。其实,这阅兵出场就跟咱们参加宴会似的,有人负责撑场面,有人负责做实事,不能光看谁站C位。就说这次亮相的歼-10S,别看它是双座型,可不是简单的教练机。这玩意儿既能带新人熟悉操作,又能在实战中当指挥机用,相当于空中的"战术指挥官"。巴基斯坦空军在那次大捷中,就是靠类似的双座战机协调多机编队,才打出了教科书级别的空战配合。现在空军新人要学四代半战机操作,都得靠歼-10S这个"空中驾校"来培养,这可是保持战斗力的关键岗位。至于拉彩烟的歼-10CY表演机,来头更不小。它可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座驾,2023年刚完成换装的歼-10C改进型。能当表演机可不是光好看就行,得有过硬的机动性和可靠性。你想,表演队那些"魔鬼编队"、"眼镜蛇机动",对飞机的操控精度要求多高?敢用歼-10C做表演机,本身就是对它性能的最大肯定。而且这型表演机还多次出国亮相,在兰卡威、迪拜的航展上赚足了眼球,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"活名片"。要说歼-10C的真本事,还得看它的"心脏"和"眼睛"。现在的歼-10C早就不是当年靠进口发动机的样子了,国产太行WS-10发动机已经成了标配,最大推力能到13.2吨,比原来的俄制发动机还强,和美军F-16用的F-110发动机不相上下。这就好比运动员换了更强健的心脏,爆发力自然不一样。而它的"眼睛"——KLJ-7A有源相控阵雷达更是厉害,1700个T/R组件,能在220公里外发现目标,还能同时跟踪30个目标。相比之下,印度阵风的雷达只有1200个组件,探测距离也少了20公里。这次印巴空战最能体现歼-10C的技术优势。咱们的雷达用了低可截获概率技术,就像个安静的狙击手,锁定目标时对方毫无察觉。巴基斯坦飞行员就靠着这个本事,在160公里外发射霹雳-15E导弹,把印度阵风打了个措手不及。要知道阵风引以为傲的"频谱"电子战系统,理论上能干扰各种雷达波,结果在歼-10C的"静默锁定"面前完全失效,这就是技术代差带来的优势。有人觉得阅兵没看到单座战斗型歼-10C就是失宠了,这可真是想多了。咱们空军装备发展早就过了"靠一款装备撑门面"的阶段。2017年歼-10C首次亮相阅兵时多风光,2019年还和歼-16、歼-20组成"三剑客"编队。现在阅兵更讲究体系展示,既有歼-20这样的五代机压阵,也得有歼-10C这样的主力机型担当重任。就像打仗时,既有先锋突击,也得有主力跟进,缺一不可。更何况歼-10C现在正是"当打之年"。它既能和预警机、无人机联合作战,又能挂载各种导弹执行制空、对地、对海任务,是个不折不扣的"多面手"。巴基斯坦空军用实战证明,这玩意儿能在体系支持下干掉更先进的对手。咱们自己的空军更是把它当宝贝,在东海、南海的巡逻任务中,歼-10C经常和外机周旋,没吃过半点亏。其实这次阅兵的安排反而说明歼-10C已经成了空军的"老朋友"。就像家里的顶梁柱,平时不显眼,但离了谁都不行。新装备亮相固然亮眼,但能把成熟装备的潜力发挥到极致,才更能体现一支空军的真实战斗力。歼-10C现在就处于这样的地位,不需要靠阅兵来证明自己,实战成绩就是最好的名片。从当年首飞时的激动,到如今成为空军主力,歼-10系列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逆袭之路。从依赖进口发动机到实现国产化,从机械雷达到有源相控阵雷达,每一步升级都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。这次阅兵虽然没让歼-10C以战斗姿态亮相,但它在实战中的表现、在飞行员培养中的作用、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,早已证明了它的价值。所以,别再纠结阅兵场上的亮相形式了。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刻意张扬,就像歼-10C这样,平时默默守护蓝天,关键时刻能亮剑制胜,这才是咱们最该骄傲的"争气机"。它的时代不但没有结束,反而正在书写更精彩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