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55p1329

标签: 稻谷

这才是正能量!江西宜春,一大哥驾驶收割机时,偶然看到有两位老人用扁担挑稻谷,往5

这才是正能量!江西宜春,一大哥驾驶收割机时,偶然看到有两位老人用扁担挑稻谷,往5

这才是正能量!江西宜春,一大哥驾驶收割机时,偶然看到有两位老人用扁担挑稻谷,往500米外的家里送,累的满头大汗,不料,大哥二话不说把车开过去,主动帮老人把稻谷往家运,老两口很是感动,拿出烟和水想要给他,以示感谢,可大哥接下的举动,让人意外!江西宜春,九月天气还带着暑气,两个老人年纪加起来超过150岁,弯着腰在田里收拾刚割下来稻谷。他们用编织袋一包一包装好,拿扁担穿过绳结,一前一后扛上肩,一步一步往家里挪。路不算特别远但老人腿脚不好,稻谷又沉,走一趟就喘得不行,来回两三趟,衣服早就被汗浸透,额头上汗珠直往下滴。他们停在地头歇气,互相也不多话,就是喘,看那样子是要挑到天黑才搬得完。正好这时候,林大哥开着收割机从旁边经过,他本来是要去隔壁村干活,一眼瞥见两个老人弓背驼腰、满身是汗的样子,心里“咯噔”一下。他认得他们,是这个村子的老农户,种了一辈子田,如今年纪大了,儿子女儿都在外面打工,田里事全靠自己扛。林大哥把收割机靠边一停,跳下来就往老人那走。“我来帮你们运,你们别挑了。”他一边说一边就去搬稻谷包。两个老人先是一愣,然后连忙摆手:“不用不用,我们自己来,不耽误你功夫……”他们怕麻烦人,更怕要付钱。林大哥没听直接拎起两包稻谷就往收割机斗里放。“不要钱,我就是顺路,油费我自己有。”他语气很坚决,动作也利索。老人还在推辞但他已经来回搬了四五包,全部整整齐齐码进了车斗,就这样林大哥开着收割机,慢慢跟在两个老人身后,一路把稻谷运到了他们家院子门口,前后跑了四趟,所有稻谷都运完了。老人翻出家里藏的几瓶饮料和一包好烟,硬要塞给林大哥。“你拿着,不然我们过意不去……”老人说话时手还有点抖。林大哥推了回去。“真不用,就一点油的事。你们留着。”他笑了笑转身就上了收割机,油门一踩又去忙自己的活了,事后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,他说:“看不得老人家那么苦。他们挑一天,我都看不下去。这钱我能赚吗?不能。”这事被路过的人拍了一段小视频,发到了网上,没想到一下子就传开了。不少人看完直说:“看得我鼻子一酸。”有人留言:“这才是真帮忙,不摆拍、不收钱,干完就走。”还有人说:“现在还有这么实在的人,不容易。”后来有媒体去村里打听,才知道了更多细节,两位老人一个姓张,78岁,一个姓李,74岁,子女都在外省安了家,一年回来不了几次,家里三亩田他们舍不得荒,坚持自己种自己收,那天是因为请小工搬运要花两百块钱,他们想来想去还是省了。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共鸣,是因为它戳中了很多人的共同记忆,农村老人、留守耕种、节省成习,以及一种几乎被遗忘的邻里互助,没有剧本没有炒作,只有一个普通人看不过去,出手帮了一把。一件小事就这样从田头传到了网络,又从网络回到了现实,它让人想起一句话:善良不需要理由,但需要行动。对此您有什么看法,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!!信息来源:第1眼新闻2025-9-10
这才是正能量!江西宜春,一大哥驾驶收割机时,偶然看到有两位老人用扁担挑稻谷,往5

这才是正能量!江西宜春,一大哥驾驶收割机时,偶然看到有两位老人用扁担挑稻谷,往5

这才是正能量!江西宜春,一大哥驾驶收割机时,偶然看到有两位老人用扁担挑稻谷,往500米外的家里送,累的满头大汗,不料,大哥二话不说把车开过去,主动帮老人把稻谷往家运,老两口很是感动,拿出烟和水想要给他,以示感谢,可大哥接下的举动,让人意外!据第1眼新闻9月10日的报道,两位老人用编织袋将稻谷装好后,就用扁担将其挑在肩上往家里运。可来回运了几趟后,二老就累的满头大汗,可他们为了能省些钱,也只能这样做,等休息好后开始继续干活。就在这个时候,林大哥开着收割机刚好路过,看到老两口的模样时,感到特别的心酸,于是二话不说就过去帮忙,主动帮二老运东西。起初两位老人还想拒绝,但架不住林大哥一再坚持,就这样,在往返4回之后,将所有的稻谷送到了家门口。而他的这一行为,让老两口特别感动,还专门拿了几瓶饮料和一包好烟,想以此来感谢林大哥的善举。可面对二老的赠礼,林大哥却摆摆手拒绝了,在他看来,自己无非就是费一点油的事,算不得什么。但要是自己不去帮忙的话,可能两位老人要挑一天,才能将稻谷给送回去,况且也不是什么钱都要挣得,二老的生活都这样了,他还收取报酬的话,那实在是太不合适了。那么对于这件事情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信息来源:第1眼新闻2025-9-10

病毒抑制水稻免疫系统新机制揭示

记者1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,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,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水稻病毒通过操控寄主蛋白形成“液-液相分离”液滴,精准抑制水稻抗病毒免疫通路的全新机制。该研究日前发表于国际...

新模式打造新“稻”路“水稻+”绘就希望的田野好“丰”景

因为稻虾共育的需要,这片田的边沟更宽,水稻植株间距也有所加大,这里的秋粮水稻产量大概亩产在400—450公斤,下周收割以后,会保留下方的秸秆,到冬季再收一季再生稻,产量大约150公斤,因此稻虾共生稻田年水稻产量能保证在...
多年生水稻:开启水稻种植新时代,还真是历史创举你能想象水稻也能像韭菜一样,种一

多年生水稻:开启水稻种植新时代,还真是历史创举你能想象水稻也能像韭菜一样,种一

多年生水稻:开启水稻种植新时代,还真是历史创举 你能想象水稻也能像韭菜一样,种一次就能多次收割吗?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经过20多年探索,利用多年生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一年生亚洲栽培稻进行种间远缘杂交,成功培育出多年...

著名水稻专家张红生突发疾病逝世,终年62岁

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,著名水稻专家、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、种业学科负责人张红生,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,于2025年7月28日上午逝世,终年62岁。公开资料显示,张红生,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南京农业...
崖口村去度周末,挺好的去处!最喜欢这里的安静,尤其是在水稻地埂上溜达,虽然没有

崖口村去度周末,挺好的去处!最喜欢这里的安静,尤其是在水稻地埂上溜达,虽然没有

最喜欢这里的安静,尤其是在水稻地埂上溜达,虽然没有见到风吹麦浪的那种感觉,但依然是世外桃源的一番景象。一路走过,见到了别处无法见到的独特风景。尤其是那些以前没有见过的水果,下去摘几个,是一种别样的感觉。即使不摘...